亚新·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 ios/安卓版/手机APP下载

您好!欢迎光临亚新·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 ios/安卓版/手机APP下载!
 ※ 返回首页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钣金加工一站式制造供应商
设计定制、生产加工、整机装配、设备接线
客户咨询服务热线:
0769-87284720
国产机械人之亚新体育app“机床启迪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亚新体育新闻 > 公司新闻 > 国产机械人之亚新体育app“机床启迪录”

国产机械人之亚新体育app“机床启迪录”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3-04-24 05:01:29     浏览次数 :


  近期,一张2019年全球TOP10数控机床企业排名榜单引起了热议,在这份TOP10榜单中,基本被日本、德国、美国包圆,其中日本占4家,德国占3家,美国2家(合资企业不计入)。

  从2011年到2019年,国产机床跌落神坛仅仅用了八年的时间。那时候,沈阳机床占据了世界机床的头把交椅,以180亿元的营收规模,力压百年的日本山崎马扎克。如今这位共和国长子级的老牌机床制造商,深深陷入持续亏损的泥潭中无法自拔,并于2019年进入重组,同年11月,通用技术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八年光景,巅峰谷底。国产机床节节败退的背后,无一机床企业个体能够幸免。当年的十八罗汉,最后归宿基本都是黯淡无光,要么被并入到大的工业集团里,要么被民企收购。另外存活下来的,也只是艰难度日。

  2019年,机床行业比它服务的上层行业每一个都惨,全行业营业收入比2018年同期降低2.7%,利润总额则比2018年大降23.8%。

  作为“工业母机”的机床,在中国有着世界上最大的用户群,2002年中国就成为了世界第一大机床消费国,机床市场消费额在世界机床消费总额中的占比曾一度达到近40%,至今仍保持在1/3左右的水平。

  实际上,自2012年中国机床达到巅峰之后,便开始走向下坡,诸多被表面高速增长所掩盖的深层次问题日益暴露无遗。中国机床的软肋,终于成为了包不住的“火”。

  国产机床厂大多是50-60年代建成,它们被新中国寄予了深切厚望,却被国有体制的弊病束缚住了手脚。除此之外,它们中的一大部分企业还背上了沉重的GDP包袱,这种急功近利的官僚思想显然有违机床行业健康良性发展之道。

  首先,机床本身就是个大周期产品。一台机床从设计、生产,到安装调试、验收直到正常使用,没个三年时间下不来(这里指非标产品),何况高精度的机床。迎合GDP还是保持机床行业的独立良性发展,这是一个双重困境。事实是,凡是成为地方顶梁柱的机床企业,多会被GDP放大镜盯紧放大,甚至透焦烤焦,或者提去上市亚新体育下载,或者业绩不振被拿下。

  而机床自诞生之时至今,注定不是GDP的宠儿,即便如机床强国的德国亚新体育app、日本,机床行业占其GDP也不过0.2%-0.3%,然而德日美都拿这当宝贝,含起来都怕化了。

  中国机床的发展主要靠技术骨干,但这些年人才流失频繁,新鲜造血供应不足,导致机床行业人才凋敝问题突出。在这个移动互联至上的时代,机床面临的高端人才缺乏问题频频被忽视。没有人注意就没有流量,埋藏在社会底层的机床从来都是冷板凳,能有多少人愿意坐在上面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不腾挪。

  智同科技首席科学家张跃明教授指出,造成机床今日之困局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自主创新不够。国内的一些机床企业的研发团队开发能力低下,所谓的研发大多数时候只是简单的仿制,或者不客气地说叫做照猫画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普遍存在。机械制造是由系统、完备的技术构成,其集各学科、各门类于一身,但由于研发团队的人员构成、团队的知识结构都导致研发最后往往与实际需求相去甚远。

  张跃明教授进一步补充道,以数控机床为例,中国开发数控机床的时间并不比日本晚,同样砸了很多钱,结果还是被日本远远地甩在了身后。这在于日本能够始终如一的不断坚持,反复试错,循序渐进,最后领先“我们”,成为世界机床格局的重要一极,这是值得我们真正学习的地方。

  研发这条路走不通,于是机床又走上了海外并购的道路。如今十几年过去了,这些并购也大多以失败告终,先前怎么吃进去的,最后都完整地吐了出来。在国际化并购的答卷中,中国机床界几乎得了零分。

  这也表明中国机床无法通过收购国外品牌来进行技术积累从而解决行业提升问题。再加上国外的技术封锁,国产机床企业最终还是只能立足自身。无创新,无明天!

  在机床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往往只重视机床本身而忽略了核心零部件,这也导致了如电主轴、刀库、数控系统、编码器、传感器等部件只能依赖进口。发展到最后,国家扶持的越多,就越是在给国外的核心零部件厂商做嫁衣。

  就拿基础的高性能轴承来说,自己做吧,成本高还不如国外的好用,不自己做吧,又怕被国外卡脖子,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同样,减速机也是如此。机床应用对减速机的精度保持性、互换性等一系列指标都有着严苛的考核标准,这些标准一出,国产的又面临挑战。

  囿于核心零部件,国产机床长期陷于“可靠性低-难以形成规模性应用-不能通过规模性应用提升产品可靠性”的低端锁定。这也说明,只迷信最后的大机器集成,为一个个首台首套欢呼,而忽略基本零部件的突破,是万万做不好中国的装备制造业。

  机床作为“工业母机”的特殊性在于,其跟很多制造业并不相同,它有许多的传统工艺一直在发挥作用,手艺的传承在这里显得极其重要。细数这些机床巨头,哪一家不是一锅老骨头汤一直熬,百年老汤不能换,换汤就容易死。长盛不衰的日本山崎马扎克,目前进入第三代家族,已经领导二十年了。而此前第二代,则实权执掌马扎克整整五十年的权印。德国、瑞士更是如此,家族企业延绵不断。

  而中国的国企,企业家往往是到点下车。换一拨,就会换一茬思路。老厂长一旦换岗,多年布局就会毁于一旦。机床攻坚从来就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五年、十年的光阴,对于一家机床厂而言,其实是很短的时间,几乎并不够用。中国机床界,最需要的就是盯准某些品牌不放,咬定青山不放松。这种“死缠烂打”的咬劲,非老骨头是很难理解的。

  从机床的种种困境上,似乎看到了很多国产机器人的身影。核心零部件、研发实力、人才问题、工匠精神等等。所幸的是,国产机器人快速崛起的曙光已经出现了。虽然零部件掣肘,但是机器人自在中国发展以来,核心零部件就引起了充分的重视。目前的国产化进程加快,伺服系统也在努力突破中,减速机中也不乏国产佼佼者。根据GGII数据显示,2019年减速器、伺服系统、的国产化率分别达到了30.12%、22.86%、25.88%。

  机床掉过的那些“坑”,值得国产机器人借鉴。国产机器人能够崛起的机会在于这条战线够长。正如埃夫特总经理游玮指出的,机床主要是以金属加工为主,隶属制造业中的一个环节。机器人则不然,它可以串联到生产制造的各个环节中,它的市场空间更大,应用场景也更为丰富, 更容易找到差异化的竞争点。

  游玮进一步补充道,机床单一的应用场景决定了国产机床只能在正面战场上和外资死磕到底,磕精度、磕稳定性,但核心部件又受制于人,直到头破血流,最后陷入低价竞争的怪圈。这就相当于拿着敌人卖给你的武器,在敌人划定的阵地上,来一场硬碰硬的对决,结局可想而知。

  但国产机器人不一样,它有太多值得开拓的敌后战场。在汽车、电子这些国外机器人成熟应用的存量市场上,国产机器人与之有差距又暂时无法达到标准,可以掉头去开拓量大面广的通用制造业。一来这些行业需求客观存在,但机器人渗透率较低,属于增量市场。

  二来国产机器人更贴近市场,更了解用户需求,可以更容易地找到差异化的竞争点,并进行快速开发。因此,国产机器人完全有条件在大后方培养自己的有生力量,同时拉动自主核心零部件的用量,直到核心零部件完全自主化后,转战正面战场,到那时鹿死谁手还不一定。

  因此,从机床的发展启示来看,国产机器人走“农村包围城市”发展战略,势必将掀起一股燎原之势。其实机床也不乏一些细分市场,只是大部分厂商在通用市场上“厮杀”过甚,正面市场的快、准、稳把它们拦在了低价竞争的泥沼中。

  正如张跃明教授所说的,国外机器人是伴随着汽车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国产机器人起步相对较晚,已经错失了先机,这时候只有结合国内市场的需求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增加技术投入,不沉溺于同质化竞争,这才是破局之道。

  配天机器人总经理索利洋表示,国产机器人崛起的希望主要在两点:好产品和低成本。这里面又涉及到核心零部件的高性能与低成本的实现。国产机器人应该避免恶意的价格战,这样不利于国产机器人行业的长远发展。价格战越激烈,本体厂家能投入研发改进产品的资源就越有限,最终形成整个国产机器人行业的恶性循环。

  无论机床还是机器人,对于这些高端装备制造领域,随便一块阵地的失守对中国制造业都是致命的打击。而这些行业没有点情怀、英雄主义的支撑是断然走不下去的,愿每个扎根制造的人都能秉持初心,一路向前!

  关注最新技术 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机床工具展览会(CIMES2020)将于2020年8月17-21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顺义)举办,欢迎您莅临指导。

 推荐产品
网站地图